Post

正道晚安时(UTC+3):在PKU的第一个半学期

半夜写随笔是这样的

浓密的雾气将路灯融化成滴入水中的乳液,在不见底的夜色里逐渐扩散,直至充满目所及与心所至的整个视界。

结束了本周的一二·九合排,我跨出俄文楼的门槛,一头扎入夜晚清冷的气氛里。路上除去迫切想回宿舍结束这一天的声部组同僚们,已没有什么焦急的身影。百岁的燕园,终于在整个白日的繁闹喧嚣后展露出肃穆老者的姿态,古朴而深邃。

半学期过去,过往那些对PKU源于口口相传的期许和设想,并没有同担心的那样在失望与落差中转化为锐评的楔子。我不敢如高中班主任王老师那般断言已”在北大找到毕生所爱”,但这短短两个月所见识与体验参与的种种,我想必然已让我在找到毕生所爱的路上向前又推进了一大步。从一定意义上,在北大的日子已经接近我之前对Dreamlike的大学生活的上限。

那是一个断断续续地穿插在回忆里的梦,在过去的日子里曾一点点于脑海中闪现。最初只是一方无忧虑的书桌,配一册奥妙的知识或绮丽的故事,后来放下书侧头,透过明朗的落地窗与连绵到西山的光影相遇——灰褐的屋脊撑起岁月,却在一丛丛的绿树葱茏间半掩着面。后来又在恍惚间依稀听到空调的嗡鸣与远处窃窃的交谈,纸张被翻折与键盘被敲击的清脆划分着思绪……再又是行在秋日里,微冷的风翻滚着落叶,空气里弥漫着草木凋枯的气息,昭告着不远处寒冬的踌躇与木叶一生跨越春秋的漫长。阳光正好,枯草坪上,或是未名湖畔,风飘飘、水漾漾,拨动心潮难耐、思绪澎湃。未名的期许再延伸至冬雪里用一条围巾牵系的两处温暖,待幼嫩的叶展现超越的力量而驱散严寒——我便无数次醉溺于这样臆想的四季轮转与生命旅途中去了。

当我在平板上敲下这句话,上面的幻梦已很大程度地由对未来的想象变为了对过去的回望。

每周四下午坐在理教四层西侧教室的窗边,与曾经无数次想要拾习却在高考压力下不得不放弃的书一同被晚霞余阳衬成剪影。日光下不平的书页晦明,凹凸的纹理承载着纸张曾作为树木的记忆;如同彩云下行人络绎,用你来我往的足迹酝酿这所学校的底气。至于那一例例的银杏树铺满了校园,在湖边有无目的地大笑或落泪,更已成为了北大之于我不可缺的一部分。

我热爱北大的纯粹。或者说,我愿将我在这里的四年或更久过的纯粹。之前跟朋友提到,我在这里生活得十分幸福:我终于有时间、有条件、有能力去纯粹地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了。我拥有了极大的自由,无论目标的抉择、路径的规划还是节奏的铺排。虽然没有主观上的排斥,但似乎一直以来,在具有选择的权利时,我都不会严格按照所谓”培养方案”去规划自己的路途。我希望我能有超出Ordinary的部分,希望自己在深度有所保障的基础上能极大地拓展认知的广度与生活的丰度。我希望我能因纯粹的对知识的渴望去学习,而不仅仅是”培养方案要求我这样做”。

这种纯粹而抛弃功利的学习理念曾在高考备考时带给了我不小麻烦,但其积极的影响在我进入北大后正不断的显现并扩大。这种影响不仅包括早已预料到的PhO对高数/OI对计概的帮助,还出现在一些我从未想象过的领域。高中时我曾学过一些微分几何与结构化学知识,而这份积累对我的本科生科研方向选择真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初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我从没想过以后会用到它们,毕竟它们对于我的专业太”偏”了。但谁能想到,真就存在一个很前沿的研究领域,正好以这些数理化知识作为基础。我曾对”没有白学的东西”嗤之以鼻,现在看来这句话的确大概还是有些道理的——至少在目前为止我对它很受用。

前两天跟一个好朋友聊天时她说,这一切都算是”All is about experience”,我想的确很有道理。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体验是我们的灵魂与外在世界交流沟通的唯一方式。而身历其境带来的震撼与烙印是听闻与被传授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放下书本时唱唱歌,去操场跑跑步,在静园草坪与望远镜与星空度过整个黑夜,与朋友一起深夜去清华边上撸串……生活的乐趣便在这一次次的体验中丰盈起来了。

可能我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睡觉。现在基本上每天四点睡,没有早八政治课的话就十一点钟起。说实话挺健康的,只不过可能是莫斯科时间而不是北京时间的健康。本来这篇随笔的标题我起作”元培主楼是俄文楼不是让你按俄国人作息活”,但似乎作为标题过于复杂了,就在这里留作小彩蛋吧。熬夜最大的好处在于它会给人一段完全不被别人打扰的时光,让你能纯粹地做好一件事。该怎样处理作息问题,我想对我来说将是一个长期且严峻的考验。

的确是该晚安了。

最后以浅谈元培一二·九合唱曲作为本文的收尾吧。浅谈的主要原因是在比赛前要保密曲目哈。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全身心投入合唱工作了,上一次这样全情可能还是小学悦心合唱团。元培的曲子选的真的超级超级好,改编的也超级超级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中间转调的抒情,另一个是结尾变奏的”前进”。这几天我已经天天单曲循环这首歌了,超爱听。

这首歌一部分歌词源自于一首情诗。初中的课外语文课老师曾带我们分析过且让我们背诵过,如今再念起来的确感触多了许多。看来读诗真的得用时光去读呀!(btw感觉燕园真的超超超适合约会,完美符合我对校园爱情的想象;这里点名某个天天给我撒狗粮的人,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呀?)

就这样晚安吧,毕竟也不早了。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

Trending Tags